滬澳馬聯辦管理論壇慶回歸助建人才高地戰略支點城市5
日前,由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國際(澳門)公共管理學會、馬耳他國立旅遊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主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承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院、學研出版社、《經濟管理學刊》支持,國家外國專家項目基金、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高勝•文化基金會資助之國際公共管理2024冬季學術論壇圓滿落幕。是次論壇為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專場,主題為“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多名專家、學者、研究員參與,會議連續兩天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進行,研究成果將助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邱傑致辭時表示,澳門回歸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發表重要講話,今天上午我們即召開本次論壇,這既是對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的致禮,更是第一時間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跟進,具有很強的政治意識、很高的政治站位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同時本次論壇聚焦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的滬澳共建展開理論研討和學術探討,充分體現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大力培養和引進各類人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最新講話精神的價值意義,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和針對性,是一場很及時很必要很重要的學術論壇。本次論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衷心祝願此次論壇圓滿成功,越辦越好! 研究成果助力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 研究員華思雨以《人口視域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動力機制研究》為主題作專題報告,她表示,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的概念,隨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這一政策話語頻繁出現在政府檔和網路等各大媒體平台,成為我國政策研究領域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動力機制是構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重要方向、核心和重點。研究基於推拉理論構建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動力機制分析框架,揭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受到推力、拉力、阻力三種力量共同作用。其次,基於2013—2021年全球40個國家數據,創新地從人口視角下重點探討人口發展對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影響。發現:從全球看,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呈“西強東弱”態勢,集中分佈在北美和歐洲國家,但東部國家開始崛起,呈現“東升西降”趨勢;人口規模會顯著正向影響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人口規模會顯著正向影響高收入國家的人才中心建設和中高收入國家的創新高地建設;人口規模對高收入國家的世界創新高地建設具有顯著負向影響。最後,提出發揮人口數量優勢、提高整體人才品質、彙聚國際頂尖人才以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等建議助推中國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 研究員王亞航以《面向2035年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薪酬激勵機制研究》為主題作專題報告,他表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是黨中央基於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發展規律,立足於國內國際新局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基於上海和澳門發展現狀,認為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非常必要,通過分析上海和澳門合作發展的可能性,發現滬澳可以加強教育領域、金融領域、科技領域和會展領域等方面的合作。無論是教育、金融、科技還是會展合作,關鍵是人才的合作,人才是推動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根本。在人才流動方面,他以滬澳高校之間的人才流動為主線,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輻射到企業、研究機構等部門,從而推動滬澳建設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進一步地,針對高校人才薪酬激勵展開研究,認為滬澳高校薪酬激勵存在工資水準低、忽視職位保障作用、缺少對員工生活領域關心和榮譽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提出提高工資水準,建立滬澳接軌的薪酬機制、重視職位保障、加強對職工生活上的關心和完善榮譽機制等措施。 上海應用技術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牛虧環點評時表示,她對兩位研究員報告的選題立意、設計過程、研究內容及對策建議給予肯定與鼓勵。其次,她指出建設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華晨雨基於推拉理論,從外部和內部角度闡釋了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對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的影響效應,並通過構建完善的動力機制來充分激發人才和創新的活力,推動我國在全球人才和創新領域佔據重要地位;整篇報告以模型結構與數據可視化分析進行論證,結構嚴謹、思路清晰、數據詳實,分析方法得當,研究結果可信。王亞航從薪酬激勵機制視角出發,採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探討了面向2035年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具體激勵機制來促進緩解的策略;報告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主題明確、框架清晰、層次清楚,案例分析可以更具體深入,增強理論論證與邏輯總結,找准理論可操作性與實踐應用性之間的平衡點。最後,她認為,對於本次論壇主題的實現路徑,我們需要加強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層次人才引進,推進科技創新,完善教育機制,強化政府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創新動力。 會議主席、特聘教授、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首先對研究團隊長期取得優秀的成果表示肯定與祝賀。他表示,成員的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系列研究成果填補學術空白,具前沿性,如提到薪酬激勵機制、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動力機制、各大灣區人才發展等問題;二是提出可行的意見及優化途徑,體現創新性與可行性;三是研究方法多元,為質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結合;四是理論和實際結合,他相信研究成果可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與創新高地高質量發展。 高勝文總結過去論壇和合作成果時表示,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多項成果以不同的形式送呈政府相關部門,為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點城市提供參考依據。他同時公佈2024年學術研究項目完成情況,在澳門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高勝•文化基金會等澳門公立、私立基金會及企業資助下,今年數十項學術科研項目已順利完成,同時,今年成員主持的《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民政促進共同富裕戰略研究》《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社會組織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分別榮獲國家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一等獎及三等獎,以及舉辦多個國際性與全國性學術比賽,出版多本學術刊物。此外,明年也取得新的突破,首次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發展基金資助開展項目。近年,先後獲國家相關部門、澳門公立基金會、澳門文化發展基金、私立基金會及企業資助,體現雙方科研良好的發展勢頭,且備受各界認同及肯定。 會議主席、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公共管理學會會長張向前特別感謝國際學術研究院、馬爾他國立旅遊學院、澳門基金會、高勝‧文化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海內外同仁對對國際公共管理學術論壇長期以來的寶貴支持,國際公共管理論壇已成為境內外廣泛關注重要平台和學術品牌,本次論壇恰逢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這一重要時刻見證了澳門與祖國的深度融合與發展成就,論壇以“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点城市”為主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聚焦於兩地合作發展的廣闊前景,為滬澳兩地相關研究和發展應用提供智力支持,論壇的舉辦不僅是對澳門回歸周年的最好獻禮,更是對滬澳兩地未來合作潛力的深度挖掘。 張向前指出,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赴澳門出席慶祝回歸25周年系列活動並作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習近平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的輝煌歷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澳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擘畫藍圖、指明方向。在論壇上,我們深入探討如何貫徹落實習主席的指示精神,推動滬澳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過本次論壇的交流研討,我們更加明確滬澳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戰略支点城市的重大意義。這不僅有助於提升兩地在全球創新網路中的地位,更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重要力量。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諸多富有創見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方案。這些建議將為我們後續推進滬澳共建工作提供寶貴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本屆論壇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盛宴,更是一次啟迪智慧、凝聚共識的重要平台。我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滬澳共建戰略支点城市的宏偉藍圖必將變為現實。 論壇上,與會者還就人才發展相關之前沿問題、學術項目、各階段成果、科研資源、未來進展等作介紹、熱烈討論、交流及協定。出席成員還包括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所見習研究員容詠欣,歷史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子樂,青年委員會主任陳家豪,出版委員會主任林敏儀,下屬16個研究所成員陳浩、高結、高至型、容詠欣、黃慶萍、李梓溍、李灃芯、李銘滔、徐玉娥 岑文曦、周志豪、陳曉萍、何子鳴、何悅熙、何柏賢、陳梅、周梓茵等;澳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籌委會主任劉弘燁;香港科學技術協會駐澳門聯絡部秘書處代處長曹洪彬;學研出版社編輯鄭傲軒;馬爾他國立旅遊學院中國事事務部主任王薇;上海數箴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創業創業導師俞建梁;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周贇、馬克思主義學院強成文、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共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研究院研究員劉靈嫻、韓徹駒;國際(澳門)公共管理學會研究員桂苑潔、劉祺、劉伯良、劉小芳、孟雨桐、周勝男、周晨雨、李燁希、王婧、劉夢華、周寧婷,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知行學社劉仁浩、張思洋、胡慕斯煬、賀璟堂、張丹妍、秦雪飄、張嘉博、肖志梅以及其他參會成員與友好機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