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方向系列三:冒險外闖VS 穩定留澳 澳門青年幸福感強3
【橙訊】澳門回歸祖國25年,現年20多歲的「回歸寶寶」亦開始踏入社會工作,成長在這個不一樣的世代,這些澳門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他們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有不同想法。有人為求突破自己,冒險向外走,希望闖出一番事業,亦有人追求穩定生活,留在澳門發展,但最幸福的是,澳門能給他們不同的選擇機會。 27歲的陳慶佳Owen在澳門中學畢業後,選擇到北京升學,畢業後,先後在內地及澳門創業,但今年初,他選擇賣掉手頭上生意,到香港做一個「打工仔」。他指,在這三、四年時間工作後,雖然公司有盈利,但非「賺大錢」,而且亦有感自己走到瓶頸位,擔心無法再進步。「要換一個環境令自己有成長,亦希望學新東西,令自己不會太容易被淘汰。」 先後在內地及澳門創業為求突破棄穩定生活 剛巧這個時間,有一份到香港工作的機會,於是他決定來港,至今工作幾個月,覺得有不少得着。「來香港工作後發現,香港真是一個很國際化,水平高很多的地方,包括共事同事及客戶,無論同事或客戶身上都學到及見識很多。」 不過作為土生土長澳門人,他覺得澳門亦不乏機會,如果以薪金及福利為大前提,澳門會有更多不錯的選擇,甚至澳門很多年輕人會選擇投考公務員又或教師行列。「只不過對我來說,我性格希望做一些更有挑戰性,冒險的工作,希望趁自己還有時間及機會時,放眼外面世界,不會辜負自己性格及想法。」 作為曾經在內地及港澳工作的新世代,深深體會三地職場不同之處。他指,三地不同是很明顯,澳門是較安逸,容易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內地較為進取;而香港會較澳門拼搏,但又不及內地嚴重,處於中間位置。 無論讀書又或工作,Owen接觸不同地方的同輩後,令他有另一番感受。他指,現時市道雖然艱難,很多人在找工作,薪酬待遇都較以往差,但受惠於賭稅收入,澳門社會保障制度依然可給年輕人很強的補底,不致令年輕人生活水平驟降,所以澳門年輕人的幸福感亦較強。 有人選擇向外闖,亦有人享受澳門的小島風情,同樣是27歲的Jade,在澳門中學畢業後,先在廈門修讀大學課程,再到北京大學完成碩士學位,不過在內地走了一圈,最終她選擇回澳門發展,從事金融行業公共合規工作。 澳門地方細歸屬感強追求穩定留澳工作 Jade指,自己決定留澳有多方面考慮,除了家庭因素外,因為知道自己並非很進取的人,在就業取態上,會追求穩定。而且澳門相對來說生活壓力低,設施上都算便利,目前短期來說,會選擇留在澳門發展。 雖然一般人覺得澳門地方細,發展有限,但獨特的殖民地歷史背景及文化,反而是她喜歡這個地方的原因。「我在兩個文化碰撞的城市當中長大,從外面世界看,原來我們這裏是很多元、融合,這樣多樣化。」她覺得澳門地方細是先天條件,亦定性回歸後長大的這代青年,正因為地方細,令他們更熟悉這地方,更有歸屬感外,亦願意走出去,看更多東西,再帶回來,這趨勢在很多年輕人當中是存在。 留在澳門的一群年輕人大多追求穩定生活,所以公務員及博彩業便成為他們不二之選,「講夢寐以求職業,很多年輕人早年經歷過世界變局,很多人會追求穩定,公務員是很多年輕人希望的工作。」另外博彩行業相對來說在澳門是穩定,很多年輕人會選擇。 澳門政府助青年人就業發展生涯規劃避職業錯配 其實澳門政府對於當地年輕人的就業及發展,亦有一些針對性措施,當中包括透過當地青年團體,為年輕人提供生涯規劃。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陳皚臻表示,基於疫情後,大家亦意識到要向產業多元化方向發展,而政府在規劃上亦做了一個較明確的方向。尤其年輕人諮詢或了解澳門未來發展時,他們會多個一些解釋及提醒,希望他們了解澳門未來發展方向,在他們將來的生涯規劃,或專業選擇上,做出一些調整,避免做出一些錯配。 除了為土生土長年輕人提供發展機會,吸引人才亦是澳門另一重要方向。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一個完善人才政策,除了政府要做人才引進外,更重要是人才培養。另外就是人才回流,例如有人才因為澳門不對口工作,於是到澳洲、加拿大工作,令澳門損失相關人才。未來澳門要從三方面,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回流做一些相關措施,吸引澳門人回流澳門。
|